首页 游戏攻略

三国群英传3中独一无二的设定,这些对玩家来说到底是好是坏?

2024-09-04 10:31:34


《三国群英传3》于2002年1月发行,这款作品可以说是群英系列中很特殊的一款,游戏中有一些设定在整个群英系列中都是独一无二的,因此,这款作品风评也陷入两个极端,喜欢的玩家认为增加了游戏的乐趣,让游戏更加的有策略性,不喜欢的玩家认为这些设定画蛇添足,让原本简单爽快的游戏变得复杂化。这里我们就不说好坏了,因为说不清楚,怎么说都会遭到反驳,只说游戏中到底有哪些相比整个群英系列独一无二的设定(群英8不计算在内,因为我没玩过,大家见谅哈)。

内政

《三国群英传3》的内政是最频繁的,每个月都有一次,这就导致了时间过得特别的慢,很多时候玩家都会刻意的拖时间,也就是放弃攻城,通过搜索开发什么的让这个月结束,或者干脆直接休息。

内政政令

每个月的内政不是所有武将都能用上,而是通过政令的多少来决定实施多少命令,政令的多寡是城池来决定的,城池越多,政令越多,也就可以多实施几次命令。每实施一条命令,就会消耗掉一枚政令,当所有政令消耗完以后,差不多就只能休息等下一个月了。

物品、整备、调兵、任免和情报是不消耗政令的。

搜索武将

群英系列中,搜索武将都是存在的,为什么说群英3的搜索武将是独一无二的呢?主要是群英3的武将出场时间是固定的,不到那个时间,永远是搜索不出来的,这也是之前所说,很多玩家会刻意的浪费游戏中的时间,希望时间过快一点,不然等自己喜欢的武将到了出场时间时,整个地图都快打完了,那么自己喜欢的武将差不多完全就变成了摆设,最典型的应该就是赵云马超了,玩黄巾之乱和讨伐董卓时,不刻意拖时间的话,或许统一了还没到这两位的出场时间。

关于搜索武将还有两点,一是武将出现在固定城池,周围城池搜索不到,所以当年玩的时候,还专门记下了后出场名将的时间和地点。二就是一些武将因为剧本选择,可能永远不会出现在游戏中,比如姜维,选前面几个剧本的话,无论玩到何年何月,姜维都不会出现。

移动

群英系列中,武将在己方城池中移动是很正常的,但群英传3的武将移动就不正常了,可以说是瞬移,从乐浪到云南,只需要让武将移动,那么直接横穿整个地图到达目的地,真要算的话那就是一个月之内吧,正因为如此,我相信了千里马的存在。这种瞬移少了实际性,但对于玩家来说却方便了不少,因为可以把大后方城池中的金钱快速运到前线。

任免

这个菜单里面有太守、军师、将军三个选项,差不多就是封官的意思吧,这在群英系列中是太正常不过了,太守和军师就不说了,算是正常的,但任命将军就有点不正常了。主要是将军的职位太少,同级别的职位只有四个,也就是说同职位只能任命4位将领,这样的后果就是玩到最后时,我方将领多了,那么很多将领都没有官职任命,只能带最基础的40个小兵,同样,一些将领等级够了,但因为没多余官职,也不能任命为更高级的将领,带兵数还是会受到限制,虽然说后期我方大多数将领都是打酱油的,有没有那么多官职并不要紧,但对于有强迫症的玩家来说,这无疑让他不知道如何抉择。

战场

群英系列的其他作品都是攻城时,直接就是武将对阵,群英3在战场上新增了战旗设定,也就是说需要敌我武将移动到相邻位置时,才可以发起进攻或者单挑,不相邻那就没法直接进攻,这设定对于群英系列来说,算是比较新颖的,但局限于敌方AI太低,变成了完全有利于我方的设定。

因为增加了战场战旗设定,攻城想取得胜利就不止消灭敌方或者敌方主动撤退这么两种方法了,还可以占据敌方城池或者敌方来进攻我方时占据敌方的营寨,多一回合同样可以取得胜利,算是增加了一点点策略性吧。

战场上还增加了援军设定,只要我方或者敌方有相邻的两个城池,那么被攻击时,可以选择从相邻城池调援军过来,只要是没参加过内政的武将都可以作为援军,援军设定一般我方很少用到,基本都是敌方在用,因为只要留够守将和兵力,敌方很少会主动进攻我方的。

援军设定也算是增加了一点难度吧,进攻时本来双方兵力接近,取胜基本没悬念,结果第二回合敌方援军到来,兵力一下拉开很大,想取得胜利就有点困难了,兵力太悬殊通常只能撤退,修整后调更多的武将兵力重新攻打,或者就是每个月慢慢磨。

带兵数量

群英前面七部作品中,除了群英3,其余系列单独武将最多只能带200小兵,群英3中武将最多可以带400小兵,但我方也最多只有4位武将可以带400小兵,这就是之前所说的官职问题。

武将子嗣

子嗣在群英系列中都是存在的,群英3不同的就是一些剧本中,想让子嗣出现,那么必须干掉其父亲才可以,最典型的就是天下归魏这个剧本,想搜索一些将领的子嗣,那么只能干掉这些将领,比如想要孙策,那么孙坚就只能干掉,其余的就不举例了。

群英3中独一无二的设定差不多就是这些吧,那么你认为这些设定是好是坏呢?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,另外如果还有没提到的,也欢迎留言补充!

相关推荐